甘露岩寺介绍
甘露岩寺隐藏于赤石深壑之中,左边一块红色岩石象一口大钟,右边那块像一面巨鼓,有“右鼓左钟,妙(庙)在其中”的说法来形容其地理位置。钟鼓石前有三棵古松,岩寺的山门碑刻上题有宋朝进士邹恕赞美寺庙建筑特色和景物的诗作。
甘露岩是一个天然的内窄外敞的洞穴,高约80米,深30米。洞的上下为砾岩,中层为砂岩,渗出的泉水经岩层滤净,清甜甘冽如甘露,寺庙因此被称为甘露岩寺。寺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洞穴上部宽30多米,下部宽却只有10多米,呈倒三角形,古人则以独木擎天的方式解决岩势上宽下窄的难题,这也是岩寺最神奇的地方。一根柱子落地,上面建起了四幢楼阁,整个重檐歇山式的层楼叠阁包括上殿、蜃阁、观音阁、南安阁等建筑,皆仗一柱支撑,顶部更无片瓦,若用“悬空寺”、“飞来寺”、“独木寺”来称呼它皆名副其实。寺庙全部建筑都是木质,用T形拱头相连接,未用一根铁钉。是我国南方少有的古代木构建筑群。
据考证,12世纪时日本重源法师到福建考察,回国后在举世闻名的奈良东大寺大佛殿的建造中大量使用的“插拱”,取样于甘露岩的T形拱头。50年代,甘露岩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建筑研究所专门派人考察,并在《人民画报》上发表了该寺的照片。60年代初,庙内失火,建筑被烧毁。现存的寺庙是按照原有建筑风格重新修建的。